close

玩出語言力.jpg 

這本書是信誼201011月再版的新書

此書作者從事臨床語言治療工作近20目前投身於特殊兒童早期療育工作也提供有關幼兒語言發展的諮詢服務

上個禮拜找一天晚上將此書一口氣讀完而且怕自己沒時間重讀此書得先劃好重點並貼標籤做記號方便翻閱查詢(當了全職媽媽後幾乎只剩下孩子午睡及半夜的個人時間了如果沒累到睡著的話) 隔天馬上跟老公分享此書的精華及重點 (因為教養的觀念必須夫妻共同學習且達成共識才會事半功倍)

老實說這一代的孩子成長過程遠比我們那一代或上上代壓力大上許多因為大多數家庭的生育子女數少所以孩子都是全家人的焦點不論是學爬、學走、學說話尤其對於老一輩來說幾乎是時時關注當然有這麼多人的關愛與照顧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幸福只不過太多的意見與沒來由的作法只會讓孩子白白變成實驗品也讓當父母的更加無所適從罷了

自從生了孩子後頭一年我幾乎都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戰戰兢兢地照顧孩子仔細回想起來懷孕期間我只認真讀過不到五本孕期相關的參考書籍殊不知自從孩子出生後我光是教養書籍就參考不下五十本之多(更不用提網路上的免費資源與親朋好友所熱心提供的經驗說)

 

²        現代家庭子女數幾乎不是一個就是兩個即便所有小學老師都一直呼籲要多生孩子我大部份的小學教師朋友們最多也只生兩個而且現在反倒比較流行此種說法:一子一女恰恰好 一女或一子也不嫌少」。

以前的孩子都是隨便生隨便養大多數父母也忙於工作無法時時刻刻盯著孩子不過大多數孩子們也都長的好好的幾乎不用父母特別操心 

現代的孩子不一樣不只難養(個個都是小公主或小王子)且都是父母及祖父母的心肝寶貝因此「教養」已儼然形成一門顯學(教養類別的新書常榮登書店排行榜之冠)而每個家庭成員更應隨時準備好再教育自己跟上最新的教養觀念與資訊 

針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部份此書提供最正確的觀念與作法給所有無所適從的新手父母們做為參考

何謂語言學習?

語言是整體性的,由語意(語言的內容,也就是我們要表達或瞭解的意思)語形(語言的形式,包括語彙、發音、文法規則等)語用(語言溝通的功能,指溝通時的情境、目的)所組成,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學習語言應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學習聽懂對方表達的內容、組合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再透過使用相同的語言符號來互通聲息。

若要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應著重在溝通情境上的設計溝通互動機會的提供情境中各種事物的理解,而不是只單單教某一個字或發某一個音。(p. 7)

溝通 vs. 語言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一種雙向的、動態的交流。雖然語言是溝通時最常被使用的工具,但非語言的型式同樣也可以傳情達意。溝通的「功能」往往比「形式」來得重要,因此孩子要學習的是語言的整體性(p. 15 – p. 16)

 

²        個人註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60 - 70%非語言的模式(肢體動作、表情、手勢等),因此溝通不一定單單只靠語言才能達成

孩子何時開始說話?

書中提供一份0 - 7歲階段性幼兒語言發展檢核表,轉載如下(p.20 – p.26)

 

如果您的答案中有兩個以上的「否」,則應特別留意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 

必要時盡快和語言治療專業人員聯絡 

 

六個月

您的孩子會

n          微笑或發出聲音

n          喃喃發聲(這些聲音多是無意義的)

n          頭會轉向聲源

n          會對別人發出聲音(似說話、呼叫,但仍未有語彙)

n          用哭聲、看著父母、以手撥弄、抓、丟來表示他的意思

 

一歲

您的孩子會

n          牙牙學語(好像在說一連串話或單字)

n          會有類似說話的語調出現

n          會用手勢或動作來溝通(例如指東西、點頭、搖頭)

n          能了解簡單的話(不可以、來、給我、再見…)

n          會隨音樂而擺動

n          會試著引起你的注意

n          會注視圖片

n          嘗試模仿

 

一歲半

您的孩子會

n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多聽懂一些語彙 

n          開始會說簡易的單字(如:爸爸、抱、媽、不、車車) 

n          聽懂許多物品的名稱(你說物品名稱時,他會去拿或能了解) 

n          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坐下來、出去 

n          常會重複他聽到的或會說的一些語彙 

 

二歲

您的孩子會

n          模仿環境的聲音(狗叫、貓叫、汽車喇叭聲)

n          會說三十到至五十個語彙

n          使用語彙多於用手勢表達

n          會稱呼自己的名字或小名

n          能聽懂較複雜的句子

n          會將已會說的語彙互相組合(如:爸爸抱、媽媽車、平平怕怕)

n          會嘗試問問題(有時用說的有時用肢體動作表示)

n          會回答問題或輪流對話

 

二歲半

您的孩子會

n          能了解日常生活中許多事

n          語彙增加快速,似乎每天都有新的語彙出現

n          能將語彙組合成簡單句子(爸爸買車車)

n          當別人不了解他的意思時會生氣

n          了解熟悉物品功能(例如:當你問他用什麼來寫字時 他會「指」筆或「說」筆)

 

三歲半

您的孩子會

n          了解長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且能正確地回答或反應

n          會聽從連續二至三個簡單的指令(例如:到房間拿拖鞋、脫掉鞋子和衣服來洗澡)

n          會說自己的名字和姓

n          會使用複雜的句子表達(但有時會用錯)

n          能和其他小朋友合作與玩耍

n          能說出剛剛發生的事情

n          會專注在一件事上幾分鐘

n          會使用很多語彙

n          多數成人都能聽懂他的話

n          話語中會有「大、很多、裡面、這個」等形容詞或副詞出現

 

四歲半

您的孩子會

n          能說出合乎語法的句子

n          日常生活的對話能力沒有問題

n          能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名稱

n          會數到十

n          發音大多正確口齒清晰

n          說話時不太會有重複、結巴的現象

n          使用合宜的句子應對或回答問題

 

七歲

您的孩子會

n          跟上學校的學習進度會讀、會寫

n          能記得他所學的

n          語言能力發展完成具有流利、標準的口語能力

n          發音均很正確

n          能像大人一樣有頭有尾地敘述事情的來龍去脈

n          能和其他小朋友互動具其社會化行為能符合其年齡應達之標準

 

²       附註:世界公認的物理天才愛因斯坦是著名的late bloomer(大器晚成者)他到四歲才開口說話他說出的第一句話為:「這湯太熱了」 (The soup is too hot.)他媽媽問他為何之前不向她反應原因是他覺得這次無法再忍受喝太熱的湯了以現今早期療育的觀點孩子如果滿兩歲還未能開口說話理應要帶去相關醫療院所檢查一下了而像愛因斯坦這類型的晚熟型孩子於歷史上並非少見,且通常長大後還會展現過人的數理天份

 

 一般迷信與觀念釐清 

 

「大雞慢啼」? 

在中國的育兒觀念裡總認為孩子的語言問題是「大雞慢啼」、「大器晚成」、「長大自然就好」...所以孩子的語言問題總是容易被忽略但是父母必須要知道,及早發現孩子的困難、正視孩子的問題、尋找專業人員的協助與適當引導幼兒學習是早期療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親職功能p. 8

 

  

剪舌繫帶 

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孩子的任何語言問題都可藉由「剪舌繫帶」解決其實這是十分錯誤的觀念說話的問題與舌繫帶大多是無關的一般說來兒童語言問題的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九點六也就是說每十個孩子中就幾乎有一個孩子有著輕重不一的語言問題但是這些問題若能適時得到治療便可以改善特別是「構音異常」經過治療後其成功率幾乎可達百分之九十 (p. 27)

 

²         給父母的叮嚀 (p. 48 — p.49)

l          別急著要孩子開口(請先由認知、語言理解遊戲開始不要急著要他說話)

l          注意遊戲是否適合孩子 

l          隨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長短調整遊戲

l          隨時隨地引導孩子觀察

l          提供孩子多樣化的語彙經驗

 

²         遊戲的叮嚀 (p. 95)

感官知覺能力是幼兒心智能力發展的基礎語言溝通行為又是重要的心智活動所以面對「牙牙學語」的嬰幼兒最重要的是提供足夠的感官刺激讓孩子去探索環境累積認知能力而不是要孩子不斷地跟著「發音」或去矯正孩子「呢呢喃喃」的語音這種互動方式容易扼殺幼兒的溝通意圖與牙牙出聲的動機使「說話」變得無趣而有壓力

²       附註:本書作者提供分齡語言遊戲(零到六歲)及階段性語言發展活動語言促進策略有興趣的媽咪可以自行參閱喔

 

口語期的發展特質 (p. 104)

當孩子可以自發性地說出有意義的語彙時就表示他邁入口語期(於此之前都稱為口語前期其兩個重要特質為自發性有意義也就是說孩子所說的話是有語意(有意義)且能自發地使用於某種溝通情境而非只是大人說一句孩子仿一句的仿說式語言

語言發展的內涵 (p. 107-109)

²        言語機轉 (指幼兒口部功能及呼吸發聲能力)—當孩子可以正常咀嚼、進食固體食物、不會流口水就具備正常口部功能而孩子能哭、能笑、能尖叫則具有正常呼吸發聲能力

²        語言理解與認知能力 從聽到聲音(也許聽不懂)、聽懂環境中的聲音、再發展至聽懂語言(從語彙、短句、複雜句到理解短文的漸次發展)

²        口語表達能力 均以咕咕發聲、牙牙學語(口語前期)為起點進而一步步學習、發展出使用語彙、電報句、簡單句、複雜句(口語期)來表達的能力 

²         溝通行為 互動能力、溝通功能、溝通方法、溝通效度等

 註:每個孩子的第一個語彙(first word)都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先從叫爸爸媽媽開始但是第一個語彙都有共同特徵就是寶寶每天都碰得到且是他喜歡或需要的(p. 151)由此可知語言和是不可分割的

 

仿說 vs. 真正的口語能力

若孩子已真正習得口語能力除非有某些疾病或生理上的問題才有可能失去這些能力至於以前會說、現在不會說多是因為以前的說是「仿說只是一連串牙牙學語的聲音並非真正的口語能力p. 151

 

全面提昇 vs. 片面教導

常聽到一句口耳相傳的話:「要小孩說話就要逼他說不說就不要給他其實「話」是逼不出來的就如同我們不懂德語怎麼逼還是逼不出來「逼孩子說話」只會使彼此的互動變得不愉快使溝通形成壓力而逼的結果往往造成孩子哭鬧父母最後只好棄甲投降反而養成孩子以哭鬧為手段的惡習而已

請記得:語言溝通能力不能只藉舌頭的活動或吹的遊戲來達成更不能教孩子不解其意地仿單音而已而是要從言語機轉認知理解口語誘發及溝通行為的建立來作幼兒語言能力的全面提昇p. 153

 

「吃得好,說得巧」

此句俗語是指孩子在吃東西時口腔動作控制得愈好其口齒清晰度也就比較好 (p. 164)

 如果孩子有下面幾個情況父母就應留意孩子是否有口部功能欠佳的問題:

l         丟不開的奶瓶 奶瓶使用時間太長(如:兩足歲仍只用奶瓶進食)將有礙孩子口部功能的發展

l         口水流不停 滿兩足歲以後孩子不應再有流口水現象若孩子的下巴及前襟總是濕答答的就可能是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

l         吃軟不吃硬 有些孩子是因為咀嚼能力欠佳所以吃東西時總是挑軟的又長時間吃軟食無法練習咀嚼而造成惡性循環

註:按照口部功能發展理論在寶寶六個月至九個月大是以湯匙餵軟質食物的最佳時機 (p. 169)

 

視聽器材只能傳遞單向溝通經驗

幼兒語言能力是無法只藉由CD或電視習來的這些視聽器材所提功給孩子的多是單向式的聲音給予或視覺符號的輸入孩子長時間處於這種情境中無法習得如何與人互動(p. 172 – p. 173)

 

累積溝通的「臨場」經驗 (p. 173 – p. 176)

 一個人要具備「好」的溝通能力除了要有正常的語言能力外還需要累積溝通的「臨場」經驗

對於尚無口語能力的寶寶(口語前期階段幼兒)應強調溝通行為互動能力的建立而不是要寶寶跟著學發音

²        互動經驗  如:「拿給」的遊戲

²        輪流的行為 :輪流吃水果即是輪流與延緩等待的行為就是溝通上你來我往的特質

²        擬聲詞的誘發 有些寶寶是天生酷族凡事動手不動口有些寶寶卻是聒噪得很呢呢喃喃地說個不停更有寶寶是老實樹一棵害羞、畏縮加憨厚很難發現他的存在所以在口語前期的寶寶應多瞭解孩子多少而不是擔心他多少

與其作毫無溝通意義的單音誘發還不如誘發寶寶的「擬聲詞」(如:ㄇㄢㄇㄢ、ㄨㄤㄨㄤ、ㄉ一ㄥㄉㄨㄥ ㄉ一ㄥㄉㄨㄥ

 

 語言發展遲緩的特徵 (p. 218 – p. 222)

u       對感官刺激的反應 父母應仔細觀察孩子對感官刺激的反應若缺乏反應、過度反應或反應方式與其年齡應有的反應不同就要留意孩子的發展問題

u       溝通行為與互動能力 即使不會說話的孩子也可藉由某些方式來表示需求或與人溝通互動兩歲前的孩子多是以動作、手勢、聲音等非口語方式來溝通兩歲多的孩子則可用語彙來溝通三歲左右寶寶可以用句子四歲以後則可用複雜語句來表示

u       認知能力發展 孩子是大器晚成抑或是發展遲緩重要鑑別關鍵在於認知能力若孩子的認知發展符合其年齡那孩子的語言能力多可後來居上認知能力包括:物體恆存概念、配對、分類、指認、推理、模仿、記憶、符號能力及解決問題等能力

u       溝通情境的理解與回應 有些較大的孩子雖會說很多話但這些話卻是不合情境、答非所問此外在溝通事件中隱含非口語線索對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來說大多數很難解讀非口語線索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多止於字面上的意義

u       口語表達能力 雖然可從孩子說的語彙量多不多、語句夠不夠長、是否完整、說話是否清晰流利來瞭解孩子語言發展的問題但是表達相當受幼兒氣質情緒表現所影響所以不要單憑孩子的表現來論斷其語言發展 而應從溝通行為、互動、認知、感官反應、情境判斷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來綜觀孩子語言溝通能力的發展

²         一般說來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除了說的能力明顯落後外也多伴隨學習能力較差對較複雜的事物、順序、邏輯推理或抽象概念理解困難等

 

語言發展遲緩的鑑別指標

(p. 222 – p. 223) 

n         已確知為發展障礙兒童者

n          對環境中的聲音缺乏反應

n          一歲了在生活中仍沒有出現溝通行為

n          似乎聽不懂我們對他説的話

n          到了兩足歲仍沒有任何語彙出現

n          三歲以後仍不會用一些簡單句子表示或說話仍含糊不清難以理解

n          滿四足歲後發音仍不清楚

n          常答非所問不知所云

 

²        個人附註: 本書另有常見語言困擾與對策兒童聲音沙啞構音異常(俗稱臭乳呆)、幼兒口吃以及幼兒聽力問題(先天性聽障及中耳炎所引起之聽力問題)有興趣的媽咪們也可參考本書喔

 

²        延伸閱讀:另一本相關主題的教養書【教寶寶說話的10堂課 (How to Talk to Your Baby) (新手父母 / 2008年出版),提供針對零到三歲的語言發展相關建議及引導方式,也很值得參考喔

 

²        總結:身為父母,除了隨時觀察孩子的發展情況,更應多加引導及鼓勵孩子,以遊戲方式學習溝通,而非一味逼迫孩子開口,忽略孩子感受及意願;語言習得本身是很複雜且精密的機制,不僅牽涉認知能力、感官反應、互動與溝通行為、情境理解、口語表達,且和孩子天生氣質、情緒表現、好的聽力及口部功能、個人表達意願等都習習相關。與其將焦點放要孩子開口說,還不如專注在孩子理解能力與溝通行為的建立,等孩子自己準備好了,自然就會主動開口了,如此一來也不會破壞親子間的良好互動關係,不是皆大歡喜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nia Chen 的頭像
    Sonia Chen

    Sonia媽咪天地

    Sonia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